根据ISM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经益生菌配方奶粉治疗后对牛奶产生耐受性的婴儿,其肠道细菌与仍对牛奶过敏的婴儿有显著差异。
这些新出生的耐药婴儿体内几种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盐)的细菌的含量较高,丁酸盐有助于维持肠道内的稳态。细菌的发现可以促使人们对牛奶等问题食品产生耐受性,这对于开发帮助食物过敏儿童的新疗法可能至关重要。
在发达国家,对食物过敏的人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20%。牛奶过敏是最常见的过敏之一,全世界有多达3%的儿童会对牛奶过敏。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现代环境的影响,包括广泛使用抗生素、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减少接触传染病、剖腹产和配方奶粉喂养,已经改变了人类和生活在我们胃肠道中的细菌之间的互利关系。这种生物失调,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扭曲,会使基因易感的个体容易过敏。
先前的研究表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食用含有牛奶蛋白酪蛋白的配方奶粉,添加益生菌种类鼠李糖乳杆菌GG (LGG),比非益生菌配方处理的耐受性更高。
“我们实验室去年发表的小鼠模型研究发现,一种常见的黏液相关肠道细菌在调节饮食过敏原进入血液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来自芝加哥大学Cathryn Nagler博士表示“这表明了共生细菌调节食物过敏反应的一种新机制。”
研究益生菌给药是否能调节肠道细菌组成,提高对牛奶的耐受性,Nagler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序列分析来识别细菌从健康婴儿粪便样本收集对象,对牛奶过敏的婴儿,分别喂食富含LGG的益生菌配方奶粉和不添加益生菌的配方奶粉。
总的来说,对牛奶过敏的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对照组明显不同,这表明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确实会影响过敏的发展。使用LGG益生菌配方奶粉的婴儿对牛奶产生了耐受性,与那些使用益生菌配方奶粉但没有产生耐受性的婴儿相比,使用LGG益生菌配方奶粉的婴儿产生丁酸盐的细菌水平也更高。这进一步表明,耐受性与获得特定菌株的细菌有关,包括产丁酸盐的白菌和粪球菌。
“识别可作为治疗食物过敏的新疗法的菌株的能力是一个根本性的进步,”来自芝加哥大学的Jack Gilbert博士提到。“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治疗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现在通过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新成立的FARE临床网络中心(FARE clinical Network center)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University of Chicago Medical Center. "Probiotic formula reverses cow's milk allergies by changing gut bacteria of infant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22 September 2015.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9/1509221046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