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rbitis purpurea(圆叶牵牛)
物种别名
牵牛花、喇叭花、连簪簪、打碗花、 紫花牵牛。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合瓣花亚纲 ,茄目,旋花科,旋花亚科,牵牛属。
生境分布
阳性,喜温暖,不耐寒,耐干旱瘠薄,常生于路边、野地、山谷和篱笆旁,栽培供观赏或逸为野生。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世界各地已广泛栽培。
形态性状
一年生缠绕草本;茎上被短柔毛杂有长硬毛;叶圆心形或宽卵状心形,通常全缘,偶有3裂,两面疏或密被刚伏毛;花腋生,单一或2-5朵着生于花序梗顶端成伞形聚伞花序;花大,颜色鲜艳,萼片5,近等长,外面均被开展的硬毛,基部更密,花冠漏斗状,紫红色、红色或白色,花冠管通常白色,瓣中内面色深,外面色淡,雄蕊5,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3瓣裂;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花期6-9月,果期9-10月。
耐盐能力
可耐受一定盐度。
资源价值
种子入药,为中药牵牛子,含有牵牛子苷等成分,具有泻水、消痰、杀虫等功效;全草亦可入药,具有活血止痛、解毒消肿等功效;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泛,观赏价值高,可作为盐碱地改良和景观植物。
繁殖方式
利用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崔兴国, 2011. 盐胁迫对圆叶牵牛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园艺文摘, 27(9): 30-31
  2. 崔兴国, 2012. 药用植物圆叶牵牛种子萌发耐盐性分析. 衡水学院学报, 14(1): 41-43
  3. 王金兰, 华准, 赵宝影, 等, 2010. 圆叶牵牛化学成分研究. 中药材, 33(10): 1571-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