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gonum sibiricum(西伯利亚蓼)
物种别名
剪刀股、野茶、驴耳朵、牛鼻子、鸭子嘴。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蓼目,蓼科,蓼亚科,蓼族,蓼属,分叉蓼组。
生境分布
生于盐碱荒地或砂质含盐碱土壤,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形态性状
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细长的根状茎;茎自基部分枝,斜上或近直立;叶稍肥厚,互生,有短柄,披针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戟形或楔形,边缘全缘,托叶鞘筒状,膜质;圆锥花序顶生,花稀疏排列,每一苞片内通常4-6朵花;花被黄绿色,5深裂;瘦果椭圆形,有3棱,黑色。花果期6-9月。
耐盐能力
为盐碱地的优势种群。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能在盐碱地碱斑上生长,用 3%NaHCO3 连续浇灌一个月以上仍可正常生长。
资源价值
具有强的耐盐碱性,可作为耐盐碱基因的供体材料;根茎可入药,味微辛、苦,微寒,具有疏风清热,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皮肤湿痒、水肿、腹水等。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吕艳芳, 王大海, 刘关君, 等, 2006. 盐碱胁迫下西伯利亚蓼体内无机离子的变化. 广西植物, 26(3): 304-307
  2. 王晓云, 王洪玲, 张亚梅, 等, 2015. 西伯利亚蓼醇提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影响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6(5): 6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