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 view
Ixeridium chinense(中华小苦荬)
物种别名
小苦苣、黄鼠草、山苦荬、苦菜。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菊目,菊科,舌状花亚科,菊苣族,莴苣亚族,小苦荬属。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田野、河边灌丛或岩石缝隙中。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国外的俄罗斯、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形态性状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高5-40厘米;根稍肉质;茎单生或少数簇生,上部有分枝;基部叶簇生,长椭圆形、倒披针形、线形或舌形,顶端钝或急尖,全缘或边缘有尖齿或凹齿,或羽状裂,茎生叶较少,长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全缘,顶端渐狭,基部耳状抱茎;头状花序含舌状花21-25枚,总苞圆柱状,总苞片3-4层;花黄色,干时带红色;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有10条高起的钝肋,冠毛白色。花果期1-10月。
耐盐能力
可生长于海滨沙地,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资源价值
幼嫩茎叶及根可食,叶亦可炒茶;富含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开发为抗菌药物的潜力。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马雪梅, 马文兵, 2011. 中华小苦荬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英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3(3): 440-442
  2. 谢春香, 张忠镇, 彭向永, 等, 2011. 30种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研究. 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32(5):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