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e view
Artemisia capillaris(茵陈蒿)
物种别名
因尘、马先、茵陈、白蒿、绵茵陈、绒蒿、细叶青蒿、臭蒿、安吕草、婆婆蒿、野兰蒿。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菊目,菊科,管状花亚科,春黄菊族,蒿属。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河岸或海岸附近的湿润沙地。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国外的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及俄罗斯等亦有分布。
形态性状
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高40-120厘米,植株有浓烈的香气;茎单生或少数,红褐色或褐色,有不明显的纵棱,基部木质,茎、枝初时密生灰白色或灰黄色绢质柔毛,后渐稀疏或脱落;基生叶密集着生,常成莲座状,被毛,叶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卵球形,多数,常排成复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端组成大型、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侧的雌花6-10朵,中央的两性花3-7朵;瘦果长圆形或长卵形。花果期7-10月。
耐盐能力
属盐生植物,在低浓度的盐胁迫下可正常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资源价值
幼嫩茎叶可食,鲜或干草可用作家畜饲料;茵陈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全草入药,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性肝炎等症;种子中蛋白质氨基酸含量高且种类齐全,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含有 6, 7-二甲氧基香豆素、绿原酸、咖啡酸等成分,可刺激头发生长;还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和多样性,对退化湿地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董岩, 王新芳, 崔长军, 等, 2008. 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时珍国医国药, 19(4): 874-876
  2. 谷丙亚, 2016. 含茵陈方剂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中医学报, 31(3): 416-418
  3. 沈飞海, 吕俊华, 潘竞锵, 2008. 茵陈蒿提取物对胰岛素抵抗性大鼠脂肪肝调脂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中成药, 30(1):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