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bulus terrestris(蒺藜)
物种别名
白蒺藜、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牻牛儿苗目,蒺藜科,蒺藜属。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荒地、沙地、居住区附近。分布于全国各地。全球温带都有分布。
形态性状
一年生草本;茎平卧,较长;偶数羽状复叶,长1.5-5厘米,小叶3-8对,矩圆形或斜短圆形,先端锐尖或钝,被柔毛,全缘;花腋生,萼片5,宿存,花瓣5,黄色,雄蕊10,生于花盘基部,子房5棱;果实由5个不开裂的分果瓣组成,果皮硬,中部边缘有2枚锐刺,下部常有2枚小锐刺,其余部位常有小瘤体。花期5-8月,果期6-9月。
耐盐能力
可生长于海滨滩涂区域,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资源价值
幼嫩茎叶可作饲料;蒺藜是我国最早应用的中药之一,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蒺藜全草具有抗癌、抗衰老、降血糖等作用,尤其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果实入药,具有平肝明目、活血祛风、祛痰止咳等功效。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曹惠玲, 陈浩宏, 许士凯, 2001. 蒺藜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 中成药, 23(8): 602-605
  2. 杨莉, 韩忠明, 杨利民, 等, 2010. 水分胁迫对蒺藜光合作用、生物量和药材质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10: 2523-2528
  3. 褚书地, 瞿伟菁, 李穆, 等, 2003. 蒺藜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2(4):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