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iplex centralasiatica(中亚滨藜)
物种别名
软蒺藜、碱灰菜。
分类地位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中央种子目,藜科,环胚亚科, ,滨藜属。
生境分布
生于戈壁、荒地、海滨及盐土荒漠,有时也侵入田间。国内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辽宁、山西、青海、吉林、西藏、新疆、宁夏、河北、甘肃等地,国外的西伯利亚、蒙古、中亚也有分布。
形态性状
一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茎通常自基部分枝,枝钝四棱形,黄绿色;叶有短柄,枝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卵状三角形至菱状卵形,边缘具疏锯齿,近基部的1对锯齿较大而呈裂片状,上面灰绿色,下面灰白色,有密粉;花单性,雌雄同株,腋生团伞花序;雄花花被5深裂,裂片宽卵形;雌花的苞片近半圆形至平面钟形,果期近基部的中心部臌胀并木质化,表面具多数疣状或肉棘状附属物,边缘具不等大的三角形牙齿;胞果扁平,宽卵形或圆形,白色;种子直立,红褐色或黄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耐盐能力
属泌盐植物,泌盐过程依靠盐囊泡来完成。耐盐范围在1%-1.5%,种子在NaCl浓度<0.9%的溶液中可正常发芽。
资源价值
中亚滨藜生长于盐碱地,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从分枝期到开花前的阶段茎叶幼嫩,纤维素少,可作为饲用植物;果实入药,称“软蒺藜”,能祛风、明目、疏肝解郁,治目赤多泪、头目眩晕、皮肤风痒、湿疹、疮疗、胸胁不舒、乳闭不通等症。
繁殖方式
主要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参考文献
  1. 刘玉新, 张立宾, 崔宏伟, 2006. 中亚滨藜的耐盐性及其对滨海盐渍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山东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版), 37(2): 167-171
  2. 王玉珍, 侯相山, 2005. 盐生植物-中亚滨藜的研究及用途.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4(1): 36-37
  3. 杨美娟, 杨德奎, 李法曾, 2009. 中亚滨藜盐囊泡对NaCl 胁迫的响应. 湖北农业科学, 48(4): 89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