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细菌潜伏在淋巴结内

2019-09-20 1291螺旋体莱姆病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的研究人员报告说,莱姆病是美国最重要的新兴疾病之一,莱姆病细菌潜伏在淋巴结内,引发了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但这种反应不足以击溃感染。

这项涉及老鼠的突破性研究结果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反复感染莱姆病。这项研究在线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杂志上。

“我们的研究结果首次表明,在人类、狗和野生动物身上引发莱姆病的细菌——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策略,可以破坏它们感染的动物的免疫反应,”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Nicole Baumgarth教授说。

Baumgarth说:“乍一看,似乎与直觉相反,传染性生物会选择迁移到淋巴结,在那里它会自动触发宿主动物的免疫反应。”“但是伯氏螺旋体显然已经达到了一种复杂的平衡,使得细菌既能刺激动物的免疫反应,又能逃避这种反应。”

关于莱姆病

莱姆病是美国最重要的蜱传疾病,由伯氏螺旋体引起。这种疾病通过受感染的鹿蜱叮咬传染给人和动物。

该病主要发生在东北部和五大湖州,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出现的程度较轻。然而,据加州公共卫生部称,在美国西部的58个县中,有56个县发现了西部黑脚蜱,它是莱姆病的主要携带者。

莱姆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发烧、头痛、疲劳和皮疹。如果感染得不到治疗,它会扩散到关节、心脏和神经系统。

通常,莱姆病可以成功地治疗大约四周的抗生素;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治疗是最成功的。

研究背景

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病,是莱姆病的特征之一,虽然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或它如何影响疾病的进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小组开始在小鼠身上探索导致淋巴结肿大的机制,并确定由此产生的免疫反应的性质。

莱姆病细菌潜伏在淋巴结内

他们发现当老鼠感染伯氏螺旋菌时,这些活的螺旋体聚集在动物的淋巴结中。淋巴结的反应是B细胞的快速聚集,B细胞是一种白细胞,能产生抗体对抗感染。此外,伯氏螺旋体的存在破坏了淋巴结的独特结构,而这种结构通常有助于淋巴结正常工作。

虽然B细胞大量积累并产生了一些针对伯氏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们没有形成“生发中心”,而生发中心是产生高功能和长寿抗体反应所必需的结构。

Baumgarth说:“总的来说,这些发现表明,莱姆病细菌潜伏在淋巴结内,伯氏螺旋体可以阻止免疫系统产生一种功能齐全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在重复感染后持续存在并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这项研究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在流行地区的人会反复感染这些致病螺旋体。”

引用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Davis. "Lyme disease bacteria take cover in lymph node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7 June 2011.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1/06/110616193911.htm.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