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肝移植?这些细胞可以做到…

2019-08-09 2054健康相关

根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报告显示,中国肝癌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九;据估计中国有多达700万人患有肝硬化,每年有46万肝癌新发病例;与此同时,高患病率的代谢性肝病,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估计在中国影响着约1.73亿至3.38亿人)和酒精性肝病(ALD,估计至少影响6200万人),同样对癌症病例的增加影响深远。

肝病往往没有症状,而实际上它们已经进展为晚期,有时唯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肝移植,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运气及时接受移植手术。

人类的肝脏为什么无法再生?

人类肝再生机制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今年6月来自纽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Developmental cell》上发表了其最新研究结果:表观基因组修饰可能是肝再生的“封印”。  

通过敲除表观基因组中抑制“跳跃基因”(即转座子)的一个元件(Uhrf1),可以重新分配表观遗传标记,解除肝再生的抑制,从而加快肝脏再生的过程。

可再生肝细胞

近日,来自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发现了一种可以再生肝脏组织的细胞,可以在不需要移植的情况下治疗肝功能衰竭。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肝胆混合祖细胞(HHyP)的新型细胞,它是在我们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令人惊讶的是,HHyP在成人中也少量存在,其可生长成成人肝脏的两种主要细胞类型(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特性。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继续研究多能干细胞转化为HHyPs的机制,同时研究能否利用传统药物重组体内HHyPs,在不进行细胞或器官移植的情况下修复患病的肝脏。

如何保护肝脏

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减少糖类及精制碳水化合物(面粉、大米等)的摄入。

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

生蔬菜和水果是修复肝脏最有效的食物,有助于清理和修复肝脏过滤器,使它可以从血液中捕获和清除更多的脂肪和毒素。食用新鲜水果/蔬菜沙拉或蔬菜汁/果汁有益肝脏健康。

摄入优质蛋白

优质蛋白来源:土鸡蛋、新鲜海鲜(制作方法避免烟熏或油炸)、放养家禽、新鲜肉类、坚果、豆类等。

避免不健康脂肪的摄入

不健康脂肪来源:油炸食品、加工和腌制肉类、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可通过阅读食品标签看是否含有氢化植物油)。

小编碎碎念

肝病的最初征兆通常是血液测试中的肝酶水平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酒精、肥胖、肠道疾病(如乳糜泻或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或HBV/HCV感染。

想了解更多肝病/肝癌最新研究进展及数据信息,可登陆CNGBdb,搜索“肝病”或“肝癌”。

参考文献

[1] QuickStats: Death Rates* for Chronic Liver Disease and Cirrhosis,† by Sex and Age Group - National Vital Statistics System, United States, 2000 and 2015.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7 Sep 29;66(38):1031.
[2] Akinyemiju T, Abera S, Ahmed M, et al. The burden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nd underlying etiologies from 1990 to 2015 at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 result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J]. JAMA oncology, 2017, 3(12): 1683-1691.
[3] Xiao J, Wang F, Wong N K, et al. Global liver disease burdens and research trends: analysis from a China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9.
[4] Wang S, Zhang C, Hasson D, et al. Epigenetic Compensation Promotes Liver Regeneration[J]. Developmental cell, 2019.
[5] Segal J M, Kent D, Wesche D J, et al. Single cell analysis of human foetal liver captures the transcriptional profile of hepatobiliary hybrid progenitor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 3350.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