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CPR、AED...这些对心源性猝死很重要

2019-11-29 2313健康相关

本月27日,一则娱乐新闻“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猝死 ”,让心源性猝死再次刷屏。关于猝死,我们并不陌生,各种渠道的信息都在时刻提醒我们,猝死就在我们身边:“24岁程序员倒地猝死”、“某医院31岁医生,凌晨猝死家中”...

根据导致猝死疾病的不同,可以将猝死病因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约占80%。心源性猝死,又叫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目前广为接受的SCD定义指突发性的非预料死亡,症状为出现短期内发生的突发意识丧失及循环、呼吸骤停。其中,“短期”所规定的时限为,有目击者时<1h,无目击者时为24h。

我国SCD发生率:居高不下

2009年,由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和张澍教授牵头开展的我国十五攻关项目——关于我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首次得出中国SCD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SCD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中国SCD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急剧增高。

关于SCD,不是医生的我们需要知道什么

ICD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在一系列SCD一级及二级预防多中心临床实验(AVID、CASH、CIDS、MADIT、MADIT-II、MUSTT及SCD-HeFT)中得到证实:ICD是唯一可靠的SCD预防方法。

基于上述临床实验结果,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以及心律协会(HRS)和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均将ICD治疗定为SCD一级、二级预防的首选治疗方法。其中,二级预防是对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猝死幸存者)的患者来说,ICD预防再次发作。一级预防则是是针对未发生过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安装ICD预防猝死。今年,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开展的SCD1.5级预防的项目Improve SCA也证实:相较于未植入ICD者,1.5级预防ICD植入组患者全因死亡率降低49%。

CPR

2019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和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如今死于运动相关心脏骤停的患者越来越少,与旁观者心肺复苏(CPR)有关。研究人员分析了巴黎猝死专家中心的两项前瞻性研究数据:2005年至2010年,有158例与运动相关的心脏骤停,2011年至2016年,有162例。在这两个时期,发病率保持稳定。与2005年至2010年(46%)相比,2011年至2016年(81%)的旁观者CPR明显更为常见。

AED

在上述研究中还提到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其在2005年至2010年的使用率为1.3%,2011年至2016年使用率为11.9%。本项研究的科学家呼吁: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脏骤停后的存活率,应该向公众(尤其是运动医学从业人员)传授CPR;AED应该在所有体育场馆都可以使用。

面对心脏骤停的人,我们应该做到:1.及早呼救;2.及早CPR;3.及早除颤

SCD,研究还在继续

关于基因。解开基因与SCD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预防SCD,尤其是对毫无征兆的一级预防人群。本月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杂志发表了其研究成果:他们对600例成人SCD病例及60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基因测序,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此类研究,也是首次使用对照组。临床遗传学家回顾了已识别的DNA变异,将15个归类为临床重要致病突变(所有15种致病变异都发生在SCD组,而对照组中没有)。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欧洲心血管病理协会(AECVP)组织撰写的《2019 欧洲建议:将基因检测纳入心脏性猝死的多学科管理》发表,建议指出: 对于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增加法医尸体解剖和尸检比例是一个主要目标。对于40岁以下的死亡者,应强制执行;40-65岁者,应考虑进行;65岁以上者,应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评估是否进行。对于SCD患者,应进行完整的尸检,包括心脏解剖等,应采集血液或组织样本冷冻保存,对于疑似遗传性疾病者或者心脏解剖正常/模棱两可者进行遗传学分析。对于SCD患者的家庭,应由多学科心血管团队进行家庭筛查。根据病理结果、家族史和心脏筛查结果考虑进行适当的基因检测。首先应对死者的DNA进行基因检测,如果存在影响功能的突变(致病或可能致病突变),则亲属也应该进行基因检测。

关于智能穿戴。未来智能手表或智能T恤可以监控我们的心脏数据,提醒我们心脏骤停的风险。而目前已有的可穿戴心脏复律除颤器(WCD)我们应该了解。部分患者由于存在ICD禁忌症无法接受ICD治疗,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已经给出WCD的适应证和推荐建议:

猝死

科学家的研究还在继续,未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不断成熟,SCD这个“无形杀手”将无所遁形,我们除了知道ICD、CPR、AED...我们还需要知道那些危害健康的一般因素(例如肥胖、吸烟、酒精、压力等)同样是SCD的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一切疾病的step1。

温馨提示:SCD还应注意基础疾病防治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

参考文献
[1] 范国辉 张林峰. 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5(36):89.
[2] Hua W, Zhang L F, Wu Y F, et al. 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 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 2009.
[3] 乔青, 徐伟. 加强冠心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24):7965-7966.
[4] Zhang S, Ching C K, Huang D, et al. Utilization of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emerging countries: Improve SCA clinical trial[J]. Heart Rhythm, 2019.
[5] Khera A V, Mason-Suares H, Brockman D, et al. Rare genetic variants associated with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21): 2623-2634.
[6] Fellmann F, van El C G, Charron P, et al. European recommendations integrating genetic testing into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of sudden cardiac death[J].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9: 1.
[7] Piccini Sr J P, Allen L A, Kudenchuk P J, et al. Wear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6, 133(17): 1715-1727.
引用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Decline in sports-related sudden cardiac death linked with rise in bystander resuscitation."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2 September 2019.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9/190902181600.htm.
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部分信息来源于医脉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