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7 808CNGBdb
3月3日上午,南极磷虾研究成果发布会在青岛举办。该研究成果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研究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等机构合作完成,于3月2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力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杨克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王宗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党委书记赵宪勇、基因组室主任邵长伟,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主任科学家范广益、相关新闻媒体和科研人员等参与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由金显仕所长主持。
会上,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因组室主任邵长伟对本次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南极磷虾是地球上多细胞生物中资源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物种之一,其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因其基因组巨大且高复杂、高重合的特性,故而这也是一项挑战重重的工作。本次南极磷虾基因组成果的取得,是多个团队凝心聚力的结果。我们构建了约48GB的南极磷虾基因组序列,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解析了南极磷虾适应南极环境和种群演化历史的规律,为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作者、黄海水产研究所赵宪勇研究员表示:“南极磷虾渔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我国南极磷虾捕捞业起步于2010年。当前,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动下,南极磷虾渔业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亟需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基于本次磷虾基因组成果,后续还有很多研究工作值得展开,包括南极磷虾不同群体之间的关联、区域管理中的种群来源等问题,或将为南极磷虾资源养护提供新线索,更好地帮助南极磷虾渔业科学管理。”
文章共同通讯作者、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主任科学家范广益对极地生物组学的研究基础进行了介绍,并表示:“依托先进的基因组学技术,华大集团发起了万种鱼基因组计划、软体动物基因组计划、深渊生态研究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计划,为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作出诸多贡献。在极地生物方面,华大此前对企鹅、北极熊进行了基因组解析,本次南极磷虾研究成果既是为深入研究南极磷虾奠定了分子基础,也预示着更多有待解答的科学问题,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合作开展更多关于海洋极地生物基因组学的探索工作。”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范作为同行专家对本次研究成果的发布表示祝贺,并表示:“南极磷虾基因组的发布是全球极地渔业生物学研究的重大事件,也是磷虾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分水岭,让我们从个体、群体水平的研究,跃升到基因组研究的新时代。同时,本次成果为极地渔业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天窗,相信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更多深层次的研究工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刚表示:“本次南极磷虾基因组研究成果,对于南极磷虾这一海洋生物资源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深度参与极地渔业国际治理具有重大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黄海水产研究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强化我国渔业战略科技力量、引领渔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基因库主任、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力群表示:“华大在海洋方向跟黄海所长期开展相关合作,本次成果是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物理海洋等多学科交叉的工作。当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时期,我们会坚定地跟各界科学家一起,基于华大自主研发的底层工具与技术,为更多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推动科技进步。”
唐启升院士肯定了本次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南极磷虾是南大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本次成果不仅为南极磷虾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作出了贡献,更从微观角度为南极磷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在此祝愿研究团队再接再励,为中国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世界海洋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从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开始,到籼稻、熊猫等动植物基因组研究,再到如今的南极磷虾基因组成果,这些都是华大发展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院士以视频方式发表致辞,“南极磷虾基因组研究成果对南极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远海海洋资源的研究和以后的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次成果的发表离不开国内外同行的支持与帮助,未来华大将继续加强科研合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作出更多贡献。”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全球物种总数的25%以上,是生命的起源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CNGBdb已归档丰富的海洋生物数据资源供相关领域研究者使用,助力国家构建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