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只来自中国南方的穴居蜈蚣

2020-07-28 1237节肢动物

中国科学家记录了迄今为止第一只来自中国南方的穴居蜈蚣。令研究小组惊讶的是,在贵州省高峰村的一次调查中收集到的标本不仅代表了一种在地下黑暗中成功躲过生物学家的物种,但这也是该国首次在地下发现石蜈蚣。

第一只来自中国南方的穴居蜈蚣

由贵州生物研究所的李青、郭璇和陈慧明博士以及衡水大学的苏剑培和马慧勤博士组成的团队发现了这种新的洞穴探井器,命名为Australobius tracheopespicuus,在开放存取期刊ZooKeys上被描述。

新的蜈蚣(第一只来自中国南方的穴居蜈蚣)很小,体长不到20毫米。它的特点是淡黄色褐色,触角由26个部分组成。与其他穴居生物一样,它们进化出能在阳光下生存的生物,也没有眼睛。

在他们的论文中,作者指出,中国蜈蚣和千足虫仍然鲜为人知,这一说法对于石蜈蚣的动物群来说尤其正确:石蜈蚣目的成员。迄今为止,我国已知的岩石生物形态只有80种和亚种。然而,他们中没有一个住在地下。

此外,本研究还为中国南方古猿属6种植物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蜈蚣(Centipede)

蜈蚣为节肢动物。喜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人工饲养多模拟自然环境,让其栖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芜阴湿的茅草地上。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等地。主产湖北荆州、宜昌、孝感、郧阳等地市及老河口、襄阳、荆门、枣阳等市的部分县,全省年收购量占全国80%以上,产品销全国并出口;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湖南亦有少量收购,多为自产自销。70年代浙江开始人工试养,但因病害,天敌,食料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进展缓慢,还不能提供商品。靠捕捉野生蜈蚣药用,供应偏紧。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长9cm~17cm,宽0.5cm~1cm。全体由22个环节组成,最后一节略细小。头部两节暗红色,有触角及毒钩各1对;背部棕绿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2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皱缩;自第二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生于两侧,黄色或红褐色,弯作钩形。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而微咸。质量以身干、虫体条长完整、头红身绿者为佳。

蜈蚣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引用

Pensoft Publishers. "The first cave-dwelling centipede from southern China."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3 November 2018.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11/181113080917.htm.

上一篇下一篇